又到了周二上午,第四堂课,宋瑾先将前面几堂课的重点总结了一下,然后开始这节课的讨论方向。

    “上次课我们讨论了抑郁症患者大脑局部神经递质及受体的改变,这堂课我们把目光放到人体内两条重要的控制激素分泌的轴,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和下丘脑垂体促肾上腺轴。”

    “先讨论第一条。”

    有学生举手,“先说结论,目前的观点是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降低。”

    “这条轴功能降低会出现临床上说的甲减症状,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、反应迟钝、易犯困、言语低沉等。这些症状与抑郁症的表现很像,而实际上抑郁症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较正常人低。抑郁症状越明显,这条轴的异常也越明显。”有学生补充。

    “所以甲状腺功能减退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。”宋瑾总结,“另外这也说明抑郁症是一种很复杂的疾病,不仅仅只有脑部结构变化,身体其他部位也会有变化,这也是抑郁症患者出现躯体症状的原因之一。”

    “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抑郁症的诊断并不能只依赖量表,而还需要做一些脑部以及血液等生化指标的检查。”

    随后大家展开讨论,不过宋瑾注意到有一些人的注意力并不在课堂上,时不时交头接耳,小声议论着什么。

    最开始她也没管,本来就是比较开放的课堂。

    但是两节课中间休息了十来分钟,第二节课开始后,这种交头接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。课堂上近20人都是女生,大部分都这样,那这堂课的讨论就大打折扣了。

    她试着提醒如果有问题可以大声说出来,大家一起讨论。

    这些人听到后会消停会,不再小声说话。但过会又开始了。看来他们讨论的事情跟课堂无关。

    宋瑾后来就放弃暗示和提醒了。作为新手老师,她一时间也想不出好办法,最后只能归结于自己的课没意思。

    但为了准备这堂课,她花了大量时间泡在文献上,并且在讨论不太激烈的时候,她会插入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和方向,引领大家的注意力。之前几堂课效果很好,她也以为这种做法没问题。

    但今天不是这样。

    课后,宋瑾默默地收拾电脑,准备离开。刚走出教室,发现教室外有一些女生聚集在一块议论着什么。其中一些女生直接盯着她看,看完之后就跟身边人低声说话。

    她以为自己身上有什么不妥,赶紧检查了一下,裤子拉链没开,衬衣扣子也没崩。没什么问题啊。

    难道是妆花了?

    她赶忙拐进卫生间照了照镜子,还是没看出有什么毛病